前沿拓展:
靓采化妆品蒙文怎
你好,制作广告牌的店面不都会嘛,直接去做就是了 。
2019年5月初,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评选揭晓,藏族摄影师拉玛太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这是他的参展作品《香曲梅朵 一切都很好》。拉玛太从2013年开始,用了7年时间记录女儿香曲梅朵成长历程。图文/拉玛太
2012年前后,我经历了一些事情,遭遇了一些挫折,不管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最艰难的时刻,恰恰这个时候,上帝给了我一份礼物——我的女儿出生了,她的名字叫香曲梅朵。2013年 ,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带着女儿回到她的妈妈生活过的地方,与妻子亲戚家中的五个孩子一起在偏僻的村庄生活。2014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2岁女儿在村庄里生活,2014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田野上、河流中、静静的山沟里、阳光和风雨的天空下,都是她恣意玩耍的地方,2014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无忧无虑,常常让我感动,也给了我许多勇气和力量。2014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田野上、河流中、静静的山沟里、阳光和风雨的天空下,都是孩子恣意玩耍的身影,2015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我用自己真挚的情感,记录下了女儿和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和美丽童年的点点滴滴。2015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小小少女初长成,2015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矜持不了一秒,马上打回原形。2015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我不善表达,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用相机记录,是表达自己爱最直接的方式。2015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从襁褓中稚嫩的脸庞到撒欢骑马,照片里小人儿一天天长大。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像大多数父亲一样,我对女儿的爱表达得十分含蓄——陪在女儿身边默默记录。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而拍摄也无太多技巧,所以更像是一个家庭影集。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可就是这一点一滴的世界,充满了温暖与感情。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孩子在一天一天长大,而她也让我慢慢地从那些阴霾中走了出来。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带着女儿回到她的妈妈生活过的地方,与妻子亲戚家中的五个孩子一起在偏僻的村庄生活。2016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带着女儿回到她的妈妈生活过的地方,与妻子亲戚家中的五个孩子一起在偏僻的村庄生活。2017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我想这就是家的作用吧,是避风的港湾,也是爱的聚集地。2017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这是城里孩子永远拥有不了的童年,田野上、河流中、静静的山沟里、阳光和风雨的天空下,都是孩子恣意玩耍的身影,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每一幅作品,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瞬间。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并不讲究的构图,却因为孩子而显得妙趣横生。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带着女儿回到她的妈妈生活过的地方,与妻子亲戚家中的五个孩子一起在偏僻的村庄生活。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天高云阔,家有少女初长成。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孩子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吸引力。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下大雪也阻挡不了我劳动的热情!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堆个雪人送给你,不要嫌丑。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藏区的大雪,有你想不到的美。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不要怕,我来陪你了。2018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别看发型,我仍然是村里最靓的那个崽。2019年,吉仁村。图文/拉玛太
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的7位评委,分别是摄影家、《民族画报》蒙文版原主编巴义尔,媒体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冯雪松,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策展人、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摄影家、西双版纳国际摄影大展总策展人石明,影像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所研究员王保国,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
“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每两年一届,旨在发现、鼓励和支持热爱自己的民族并具有非凡艺术创造力的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家,通过对摄影家所做的探索和实践的嘉奖,来支持中国少数民族摄影的发扬光大,并以此影响和促进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这个奖项是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举办的。